推理内外:没有人可以活着离开
即使人已经长到三十岁,我的内心却依旧停留在少年时代。促使我写下这部小说的,正是与那时同根同源的侦探冲动。——岛田庄司《占星术杀人魔法》后记
让一群爱读推理小说的小孩自己来写推理小说,应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吧。当初想要设计推理工作坊的时候,我就是这么想的。
后来,我在一间名叫“福尔摩斯”的教室里,跟孩子们讲了不计其数的案件,他们又把一种“推理精神”带出教室,病毒式地传播开去,影响了同龄人的写作氛围。
懂得“推理”,意味着什么呢?我想尝试回答这个问题。
🔍
一个人遇害了。到底是谁,出于什么动机杀了ta?大多数推理小说,都旨在解决这个问题。
如果把同样的逻辑运用到生活中呢?
妈妈今天骂了我一顿。到底是我还是谁,出于什么原因惹她不高兴了?
本应该送到家门口的快递找不到了。到底是快递员送错地方了?楼道里有路人顺走了?还是物流信息显示出错、实际上还没送到?
小区里的流浪猫数量减少了。是它们转移地方了,还是最近有市容管理的人来清剿流浪猫,或是有好心人收养了几只?
推理的第一步,在于我们太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来发现问题,有一个好奇的大脑来提出问题。从与自己直接相关的问题,到与周围人有关的问题,再发散到更广的维度。这个世界上都是问题。很多人根本看不到问题,还有的人不假思索地选择接受——然而,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人,很容易被操控。“质疑”,才是推理思维的内核与起点。
我想直面问题。希望孩子们也可以直面问题。
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那一刻起,大脑皮层,或者说推理的DNA就开始运作起来了。除了“是什么”,我们还想知道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样”。也就是手法和动机。
这时,我们就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,直至解答。整个过程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。我们会遇到具有迷惑性的“证据”,做出错误的假设,再推倒,重构,拼凑有效证据,一点一点逼近真相。因为我们很难“还原”真相。推理思维的极限,就是尽可能离真相更近一些。
也许有人会说,真相是什么,跟我有什么关系,我就喜欢“吃瓜”,听听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各方拉扯,不是更有意思嘛。
那么请注意,除了环环相扣、斤斤计较的理性,推理思维还有一个特点,叫做“同理心”。看上去那些真相都很遥远,但在某些情形之下,它也可能和我们每个人有关。比如,非法安装的摄像头拍下的重要证据,能否成为呈堂证供?也许这个案子发生在别人身上,但它会让每个人思考:公义和个人隐私的边界,到底在什么地方?
对真相的执着,终有一天会跟“保护自己不受伤害”有关。
侦探,看上去是一个如此有魅力和智力的角色。我们现在站在侦探的角度训练推理思维,享受推理的快感,也是为了在不慎成为受害者或者加害者的时候,还能保持冷静,从困局中跳出来,拨开迷雾,看清自己。
🔍
有意识地为自己“装备”上推理思维,往往都是从读推理小说开始的。
推理小说有一个特点:它属于类型文学,看上去是比“老大哥”纯文学矮一头,但畅销书榜它可以占半壁江山。孩子也特别爱读,在三明治的图书馆,小一点的孩子会借猫狗版的“福尔摩斯”,和江户川乱步的“少年侦探团”系列;大一点的就开始入阿加莎和东野圭吾这类非常高产的推理作家的坑。
读推理,无疑有一种解谜的乐趣。我们就像在跟故事里的侦探比赛,抑或是在跟作者较量,看自己能不能提前一步猜出“谁是凶手”。埃勒里·奎因给读者的挑战信,更能激起一些小小的胜负欲。
埃勒里·奎因在《希腊棺材之谜》中的“挑战读者”部分内容
除了扮演干烧CPU的推理乐子人,读者还能从阅读中获得点什么呢?不妨先简单把推理小说分为本格派和社会派两类,两种阅读体验各有千秋。
本格推理注重手法,我们读的时候很在意谜面之新。比如同样一个密室杀人,从最朴素的鱼线、冰块开始,到卡尔归纳出“密室讲义”,再到大山诚一郎在《密室收藏家》中更新“造密室”的动机——快两百年了,还不断有推理作家把密室写出新意来。相比幻想文学的奇妙脑洞,本格推理硬是要在合理的逻辑中,畅想犯罪之“不可能”——我们在读的,是人类大脑周密运转、不断升级的结晶。
在工作坊中阅读时,我经常要求孩子们动笔,甄选、勾划出他们认为对推理和破案有帮助的线索,画下案发现场的示意图,画下受害人和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图等等。他们会一遍一遍审视手中的材料,相互补充证据和观点。沉浸式代入侦探角色时,他们变得非常仔细、谨慎,在诸多怀疑中完善自己的推理路径。
深度阅读,追根究底,不再是一件刻意的事。
如果说本格推理要让孩子拿着放大镜走进案发现场,阅读社会派推理时,我会更希望他们后退一步,去观全局。现象背后,存在什么问题?是人性的问题,制度与法律的问题,还是社会结构性的问题?社会派推理恰好是不同观点杂糅与碰撞的场所,开放讨论,尚无定论。作为读者,不但聆听作者借用各个立场的人物传达的声音,还有机会好好想一想:我怎么看呢?如果是我,会怎么选择呢?
我们在阅读中成为头脑更清醒的人:社会推理所承载的现实,并非无解,也不存在最优解。现实中的矛盾,是危险而残酷的;但当它为文学所容纳时,又让人着迷。
原创“剧本杀”现场:沉浸式阅读、质询和推理
(向左滑动,查看更多)
🔍
不知有多少人读推理,读着读着,生出一种颇为自信的想法:这玩意儿我也能写啊。
还真是这样。这种类型文学毕竟有最基本的章法在,有了推理思维,又搞懂了章法,十来岁的孩子也能按部就班写出一个故事。
但是推理小说跟别的文学不太一样,很多孩子一上手就明白了:编织情节的时候,最怕有漏洞,要是没及时发现,很可能辛辛苦苦写了一大圈,却禁不住读者一个问题,故事立刻崩盘。
所以他们学乖了,经常拿着大纲暗搓搓找我,说:栗子老师,我先跟你把底给透了,你帮忙看一看,这样写有没有问题。
我就很无奈地早早知道了凶手是谁,为了最终效果,还不能告诉别人。
比如有个孩子,他小说中一个关键的手法,是煤气爆炸杀人,计划要把屋子炸坍,以隐藏犯罪留下的痕迹。同时,站在作者角度考虑,凶手也不能做得太绝,一点破绽都不给侦探留。他的问题是,怎么把煤气管从厨房接到被害者卧室,又不被人发现;以及如何一定程度上延迟爆炸的时间,好让凶手在爆炸发生前全身而退。
写推理就是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。我必须反复追问,让孩子自己来想:怎样才能合逻辑又有新意。他们有时候不得不反复推翻自己的想法,换一种思路,直至基本满意。
跟这个孩子讨论完,他的朋友在旁边插了一嘴:栗子老师,你刚刚好像在搞辩论诶。
我说,那没办法,现在梳理清楚,总比蒙头苦写,却发现“完蛋,写不下去了”要好。
其实这个评论还算轻的,好几次,小孩跟我说,你就像在审问犯人。想成为合格的推理小说作者,抗压能力最好强一点,得做好心理准备:一旦出了漏洞,打击可能是“致命”的。
但这也正是写作推理小说能让孩子自觉养成的良好习惯——学会修改。写作过程中,回过头去打补丁几乎是必然的。孩子自己就能意识到:为了让后续这个情节合理,我在前面某处需要做好铺垫;为了让前后文逻辑连贯,我可能写到后面才发现前面的细节改成那样更合适……
要修改,并不是为迎合老师对我的期待,而是为了守护我作为推理小说作者的尊严——这种自驱力是很强烈的。
还有一点需要提醒:写推理容易上瘾。有的孩子,日常写作中规中矩,从不超过两页纸;可自从学会写推理,每一篇都轻松超过两万字(但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)。有的孩子,日常写作唯唯诺诺,没太多想法;一到写推理,就沉迷于设计时间轴,别问“接下来怎么写”,问就是“我心里有底”。有的孩子,日常写作弃之如敝履,写完感觉跟自己没多大关系;因为写推理,爱上了自己笔下的侦探,一次又一次为他们创造舞台……
推理内外工作坊中孵化的一些精彩作品
来自一群12-14岁的孩子
你想读哪个故事?又或者……自己来写?
(向左滑动,查看更多)
这些人跟岛田庄司又有什么区别呢。
很幸运能在少年时代与推理小说相遇。有的人开始写作,从此打开人生的又一扇门。有的人开始思考,从今以后,让一颗大脑,仍有少年人的鲜活质感,又充满有趣智慧。
🔍🔍🔍
来创作你人生中第一部小说!
适合年级
新G5-G7
工作坊亮点
1、“真相只有一个!”揭开层层悬念,经历几度反转,在真相大白之时,依然倒吸一口冷气——这就是推理小说让人着迷的原因。
2、让我们走进本格推理,沉浸式阅读精选长篇、短篇推理名作,燃烧最强大脑,解析推理写作的经典结构,学习设置谜题和诡计,动用智慧与逻辑,写出属于自己的推理小说。
3、狼人杀、海龟汤,各种逻辑与解谜游戏风靡工作坊休息时间,当堂更有独创剧本杀邀请孩子代入体验侦探/嫌疑人视角,推理不能停!
工作坊内容
1、当场阅读爱伦·坡、阿加莎·克里斯蒂、柯南·道尔、绫辻行人等作家的推理作品,孩子将成为追踪谜案的“侦探”,绘制案发现场图、梳理案情时间线、编织证据链,亲自破解这一经典类型文学的写作“机关”。
2、了解本格推理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,比如密室诡计、暴风雪山庄模式、不在场证明等,并尝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,你也可以成为“推理大师”!
3、在老师引导下,有条不紊地写出一部兼顾手法与动机的短篇推理小说(2000-10000字),让新奇、有趣的脑洞落到实处;同时,在不断“修补”漏洞中,提升故事的合理性。
*需提前阅读【英】阿加莎·克里斯蒂《无人生还》(新星出版社,任一版本均可)
工作坊时间
7.29-8.9 双周 13:00-15:30
(线下工作坊)
深究难定的罪,警惕易错的罚。
借文学之力,向无法抵达的“真相”靠近。
适合年级
新G7-G9
工作坊亮点
1、人性是复杂的,真相是沉默的。推理小说中观察敏锐、逻辑严缜、知识渊博,最后总能直指凶手、还原案情真相的“名侦探”,几乎只是一种“美好想象”。
2、现实中,ta是警察,是记者,是检察官,是辩护律师,是受害者或其家属……他们可能要从“板上钉钉”中找出破绽,要为不公允的裁判大声呼喊,要让被遗忘的证据苏醒过来。
3、每一次针锋相对,不仅是为探究是非对错,更是要为“清醒的意志”做好准备——倘若卷入模糊的真相,在“容易”与“正确”之间,你将如何选择?
工作坊内容
1、阅读包含社会要素的推理小说,和罪案纪实类文学作品,梳理推理小说创作与真实案件调查的相似之处,从紧张、跌宕的故事中,了解现代司法制度与刑侦手段等,形成对法律意义上“真相”的初步认知。
2、每天围绕一个议题,如青少年犯罪、精神操控、隐私与自由等,设置事实分析与推理、模拟法庭辩论等工作坊环节,由一个案件引发多角度、更深入的思考,由特殊个体的经历引出对普通人社会处境的关注。
3、由现实回归文学,创作一部完整的社会派(或含社会要素的)推理小说,通过调查与写作,探讨你最感兴趣的议题:提出质疑,并梳理自己的观点。
*需提前阅读:1、【日】米泽穗信《冰菓》(“冰菓”系列1)湖南美术出版社;2、【英】阿加莎·克里斯蒂《帷幕》新星出版社(任一版本均可)
工作坊时间
7.15-7.26 双周 9:30-12:00
8.12-8.23 双周 13:00-15:30
(均为线下工作坊)
工作坊导师介绍
报名方式
如果您是我们的老会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。
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,请扫描二维码,添加小中老师咨询。
🔍📚✨
2024暑假工作坊一览
👇
🔍📚✨
「排期表」及「年龄参考」
贴心安排
左右滑动查看
👇
夏日限定福利|全日浸泡,一起练出写作肌肉!
「线上」工作坊一览
「脱口秀」工作坊
「人间滋味」工作坊
「迪士尼」工作坊
「散文系列」工作坊
「魔幻经典精读」工作坊
「宫崎骏电影」工作坊
「城市系列」工作坊
「自我书写系列」工作坊